望以后的中华民族,为异族搬梯者,能少一点,再少一点[第三弹]-皇冠球网的网址
[原标题]英语居然是英美两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是不是可以开始“征税”了?[第三弹]
英语在我们眼中的角色常常是一门学科,或是一个能力,是找工作和出国的敲门砖,什么时候变成了一种国家级的出口商品了?
有个故事你应该听到过——你大学有个室友,四年常常在一起喝酒,一起逃课玩游戏,一起不及格,一起补考,结果毕业找工作一起碰壁以后,你发现他原来是个富二代,找不到工作就只好回去继承亿万家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世上有很多老硬币,一直藏的很深。
英语从来就是英国美国的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只不过你我一直不知道而已,我们普通人不去探寻,就只会看到学科的一面,能力的一面,而看不到作为战略级商品存在的另一面,尤其在英美两国有意识对公众隐瞒的情况下。
在我们挖掘并曝光出了英语的战略级商品本质以后,接下来该如何对待它,应该就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了。
没耐心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底部看速读版。
【首先,英语是英美最重要的战略出口商品】
这不是我们发明的观念,而是英国美国在多年海外扩张,在全世界推行殖民化从明处转到暗处,继续推进英语全球化的过程中自己形成的共识。
《语言帝国主义》的作者 phillipson,r. (1992:1) 是这么说的:“昔日大英帝国以坚船利炮称霸四海, 而今不列颠人以国宝英语雄踞五洲。”
1956年英国的海外英语教学委员会向内阁提交的一份报告明确提出“应该把英语看作是一个有价值的,受到各方窥视的重要出口商品”(pennycook 2014)其中还提到“英语还是一个能够推动其他产品出口的商品”。
然后我们“喜闻乐见”的来了,在文化价值与政治价值方面,这份报告强调“英语教师,绝不仅仅是进行英语教学的老师”,他们还应该致力于文化的宣传推广,增进海外人群对我们历史与现状的了解,从而对我们的民主政治与价值观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可。
由此可见,英语从来就不仅仅只是一门外语学科,一个能力。作为英语的母国,英美两国从来就是把它当做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商品”来看待的。
我们对商品的定义是“为了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当一个国家给了你英语,希望获得包括金钱外的文化认同,价值观渗透,政治影响力以及更多更多作为交换时,这英语就不仅仅只是学科或能力了,而是货真价实的商品了。
为什么之前大家都没机会知道,是因为英美两国在漫长的英语推广过程中,有意的隐藏这个本质,以便“接受国”不设防的更加容易接受这一商品,从而实现了从显性推广到隐性推广方式的转换。
有人又要问了,别人的动机隐藏的好的话,那为什么我们又能知道呢?感谢他们的“民主制度”,为了获得他们国家在制度、人力、机构与资金方面的支持,英国人,美国人必须得一次次的提交报告给国会把其中关键讲清楚,我们这才有机会得知。但是,你不认真努力挖掘的话,是没法一眼看的到的。
【我们来看看英美两国的英语商品全世界推销的历史,以便帮助理解这一本质。】
第一阶段,显性推广阶段。
刚开始的英语推广是伴随着英国的全球殖民过程进行的。我们最熟悉的殖民地有印度,有香港。这时的销售方式是显性推销,即强买强卖。你不说英语就肉体消灭,就没有饭吃,就被各种打压,歧视。这种方式残酷也有效,现在印度与香港的精英们说英语的习惯,都还没怎么改变。
第二阶段,隐性推广阶段。
随着全球轰轰烈烈的殖民地解放运动,以及被殖民地的群众强烈的反弹,英国开始将显性推广的强制性英语同化方式改为更加隐蔽的隐性推广方式。
这种隐性推广,英国的操盘手是英国文化委员会[british council](1934年至今),美国的操盘手是美国新闻总署[u.s. information agency-usia](1953年-1999年,之后并入美国国务院),这两个机构在英语全球化过程中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们从强迫你学习英语变成诱惑你学习英语,从“不学就砍头”变成“学了有肉吃”。
这种由急变缓,自明转暗,由依靠恐惧变为依靠诱惑的方式更麻烦,更费力,效果却并丝毫没有减弱。配合他们的政治军事文化实力的扩张,反而成就了英美两国在全世界巨大的软权力和影响力,成就了“灯塔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之前英美的形象是强盗,是恶棍,现在的形象是“文明、进步、自由、民主”。
当英美两国改行了,从强盗变成了世界灯塔(老阴币)后,他们的隐性语言政策却更具危害性,当目标国想反抗的时候,可能连该反抗什么都不知道、都讲不清楚,真的是拔剑四顾心茫然。
当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已经从殖民地变成主权国家后,语言的隐性推广政策就比显性的要高明太多了。当出现“外国人逼人学英语杀人了”的新闻时,任何主权国家的政府都无法无动于衷,但是如果出现的新闻是“英语高考权重多年无法降低”时,该国的政府都可以继续不用理睬,因为看起来不重要也不紧急。
英语作为商品倾销全世界的过程,从他们机构化,体系化后开始加速,在英国承担这一职责的一直是英国文化委员会(有一本书专门介绍这个机构《英国文化委员会——五十年的历史),二战后美国崛起、英国衰落,由美国的新闻总署接棒,两国开始合作推销英语这种最重要的商品,一直到今天。
其中,1946年,美国国会通过《富布莱特法案》,1948年《信息教育交流法案》,又名《史密斯-蒙特法案》,1948年马歇尔计划,1949年“第四点计划”,1961年《富布莱特-海斯法案》,都在国家立法层面推动了英语文化教育的战略地位确认与具体实施。在争夺语言的全球权势方面,英国美国从来都是认真的。
他们多年的努力具体至少征服了两个目标:
第一个是法语,一战前,国际条约一直是只能用法语签署的,而英美两国合作成功将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改为英语法语双语书写,从此开始,到二战后,法语的国际地位岌岌可危,自此英语成为国际公文正式通用语之一。
第二个目标是俄语,主要对手是苏联。1980年,全世界还有近3.5亿人懂俄语。伴随着冷战的进行,语言推广成为文化渗透的主要手段,两大阵营互相以对外广播的方式加大对敌对阵营的广播时长。英美两国对苏联与东欧地区推广英语,苏联向资本主义国家与中立国家推广俄语。这整个过程我们中国可以说全程被动参与,先是中苏友好,我们学生学俄语,后是中美友好,我们学生学英语。可以说是感同身受。这个过程直到90年代苏联解体,俄语黯然落幕,英语获胜结束。
这段时间,英美两国过三关斩六将(德语、法语,俄语都曾是强势语言),终于在20世纪九十年代走上顶峰。
由此可见,语言的选择与推广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什么小确幸,而是充满了处心积虑,阴谋算计,甚至包括要流血死人的战争,都是由语言的母国一个阵地一个阵地的打下来的。
【英语这个商品不仅仅能换钱,他们能获得的更多】
英语这种商品看起来不直接换钱,所以很多人没意识到它本身也是一种商品。它看起来免费,但这世界上从来都是免费的东西最贵。
而英语,早就不仅仅是一门外语学科那么简单,而是文化侵略、精神殖民,政治战略实施,经济扩张的重要武器了。
英美其英语推广指导思想的奠基性文件是《德罗黑达报告》[drogheda report summery 1954]。他们将英语推广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谋划与实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因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爱德华·萨贝尔(edward sapir) 2005)
“不同的语言往往意味着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和国家的认同和象征。有人进一步提出语言具有“团结统一国家”、“同化异族”和“消解异族文化”的功能。
英语是类似于石油一样的基础产品,在它之上,才有各种衍生产品出现的可能,包括各种经济产品,文化产品,政治产品等等。具体见下图。
以英语作为基础原料的衍生商品
大家对以上的每一项都可以自问一遍,没有英语作为载体的话,还有没有存在的可能。看完以后是不是有种“好家伙,原来如此!”的感觉。这英语,感觉就是一个“特洛伊木马”吧,无害又可爱的肚子里藏着这么多私货!
好多人宣扬英语重要性的时候,从来不提及民族主义与国家,包括老胡,好像语言无国界似的,或许就是因为如果英语这个“特洛伊木马”里面的东西暴露后,就算英语再重要,也会开始被人警惕了。
上图里面有好几个有意思的点,大家自己发掘一下,应该会有收获。
【英语商品的“商品说明”】
[大家可以换个视角对英美两国的语言政策有个更深的理解]
【产地】英国,美国(学科无国界,语言从来就是有国界的)
【生产商】所有英语使用者(美国任何一个三岁娃娃每天的日常对话可以做我们学英文的听说教材了,美国任何一个流浪汉都可以到中国当外教)
【包装形式】文字,音频,广播,电影,电视剧,互联网(以英语为载体,占人口5%的美国控制了全球近90%的媒体新闻信息)
【运营者】
英国文化委员会[british council](1934年至今)
美国新闻总署[u.s. information agency-usia](1953年-1999年,之后并入美国国务院)
【投资人】英国政府,美国政府,福特基金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
【经销商】bbc与voa(美国之音),各国英语培训机构(当年英语老师指定收听的voa,捏着鼻子被灌了好久的反华信息)
【质检机构】雅思[ielts]与托福[toefl]考试(这两个很多国人并不陌生,开始准备任何一样考试时,要么留学要么移民,你就离当一个外国人更进一步了)
【保质期】必须得经常使用,否则会很快失效(需要应用环境才能保证能力不退化)
【投入产出】
以英国文化委员会为例
开支:1,015,114,434英镑[10亿英镑](2020-2021)
利润:924,965,472英镑[9亿英镑](2020-2021)
英语的衍生产品-留学生带来的利润
259亿英镑,2017-2018年度英国
358亿美元,2016-2017年度美国
对以上提到几个基金会大家有机会可以多关注一下,他们才是提供资金推动英美语言政策的幕后大手。中国有几个高校,组织都和这些基金会有合作。
【语言商品的市场有多大,英语市场占有率到底有多高?】
英语的确已经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了,但英语的真实占有率与影响力其实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的高。
看看【世界语言分布地图】吧
世界很大,别被自己的眼睛给蒙蔽了。世界的国家很多,语言很多样,英语真正占据的国家真的没多少。传统的五眼联盟是英语的基本盘,英美加澳新。不好意思,刚好他们是反华急先锋。
【母语人口数量统计】
我们人口很多,而且说汉语的人口真的多,有满满14亿,印度虽然人口反超我国了,但他们说印地语的人口也才接近6亿而已。英语母语人口才5.2亿而已。
英语的强大表现在什么地方,在全世界把英语当外语学习的人口数量上,有15亿了,学汉语的才3000万而已,见下图。这才是本文前面介绍的英美两国当国家战略隐性推广、倾销英语商品继续坚持近90年来的成果所在。这才是英国文化委员会每年10亿英镑的投入所追求的收获。
【世界学习外语人口比重】
我们可以估算一下中国每年正在学习英语的学生总人数。
按照2020年的高考人数1000万来保守估计的话,
小学3年级开始学习(有4个年级在学英语),大学二年级以考四级通过为限,4 3 3 2=12。
12×1000万=1.2亿,这样每年中国就有1.2亿的学生在学习英语。以上还没统计继续教育阶段学习英语的人数,这样只会更多。
感情上面统计的学习英语的全球人口15亿,光光中国占了近10%啊!这样的市场仅仅是卖教材就是多么庞大的数字啊,难怪英国的文化委员会每年的投入要有10亿英镑之巨,换谁面对这么大的市场,不会流口水啊,也难怪有人会对我们英语高考的权重,这么在乎了。这些可都是小钱钱啊。
如果按照金灿荣教授2021年所说的,那就是中国有接近5亿人正在学英语,比美国的总人口数都要多。那么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占总数的比例就不是10%了,而是近三分之一了。
试想如果我国学生不学英语改学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了,那对英国美国将是多大的打击,而对任何其他语言又是多大的利好呢?这将是多显著的变化。这也说明,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挖英语教育墙角的话,其实大有可为。
英美两国的留学生市场有多大?
英国
2018-2019学年,国际学生为英国带来了259亿英镑的净利润。该学年共有86895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约占国际学生的三分之一。
hepi主任尼克希尔曼称:这份报告证实高等教育是英国最大的出口收入来源之一。
美国
在2016-2017学年,全球赴美留学生总计为美国贡献368.7亿美元,创造约45万个工作岗位。其中,中国赴美留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125.5亿美元,占全球赴美留学生总贡献的34%。每三个留学生中就有一个来自中国。
好了,口水擦一下,我们继续。
【资本的力量有多么可怕】
之前介绍的英国文化委员会和美国新闻总署看起来离我们还太遥远,那我们来说点离我们近的,他们的分支机构。我们来看看英国文化委员会的上百个分支机构拥有怎样可怕的影响力?
英国文化委员会在110个国家的220个城市建立了办事处。[2004年]
刚好覆盖了全世界使用英语的101个国家。
前文已知英国文化委员会每年开支10亿英镑,而占学习英语总人数三分之一的中国(5亿人),就算每年只投入其百分之一的资金也有1亿人民币,每年1亿人民币可以做到多少事情?可以公关多少人?
让大v写篇鼓吹英语重要性的软文要2万么?那1亿一年可以让大v写出5千篇软文。
找专家为英语背书要50万么?那么1亿每年可以找200个专家都跳出来支持加强英语教育。
请有关决策者修改政策或在政策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1000万么?那1亿每年可以找10个关键人士做到影响相关政策。
甚至英国文化委员会有先天的优势,很多情况下不需要直接给钱,公关目标总有子女吧,总想望子成龙吧,安排一下去英国留学镀镀金很简单吧,总有家属吧,安排家属移民也不难吧?
而这都还没有算上资本力量更雄厚的美国。
而且这些“合作”并不是一次性的,往往合作几次以后,他们拿着你的把柄了,你就上了他们的贼船了,再也下不来了。这次可以合作英语教育,下次呢,是不是可以在经济领域或者军事领域合作一下呢?这样一个代理人,买办,或者一个精神美国人甚至是汉奸,就这样“养”出来了。
我们的传说中有一种鬼怪叫做伥鬼。被老虎吃掉的人,灵魂会依附在老虎身上,变成老虎吃人的向导,常引诱人使其被老虎吃掉,也就是伥鬼。虎去捕食,伥鬼一定与虎同行,给虎带路。遇到有埋伏的陷阱机关,就带着虎绕道走。伥鬼称呼虎为将军,如果虎死了,它会为之痛哭。“为虎作伥”指的就是这个。俗语说:虎毒不食子。而伥鬼则不然,他似乎专门勾引自己的亲人让老虎吃。
这些现实中的伥鬼们是怎样为虎作伥的?有钱能使鬼推磨就行了。
以上几项操作公关的方式都是猜测,我胡乱这么一写,大家也只需胡乱这么一看,切勿对号入座啊。
我们无法得知英美两国具体运作公关实施的方案,但资本总额总是隐藏不了的。至少朋友们,我们得敬畏资本的力量啊!
以上大致解释清楚了,为什么说英语是一种英美最重要的战略出口商品。感兴趣的人,可以搜索一下网络,有更多详细的文章。
【我们国家可以学习借鉴的经验】
帮助英国美国做到英语商品倾销全世界的关键,总结一下,就是战略化、隐性化、立法化,机构化、商品资本化。
我们从中能得到的警示,从进攻来说,中文的推广完全可以直接抄作业;从防守来说,就得见招拆招了,
●要高度重视英语倾销潜在的被侵蚀文化,被逆向种族主义的危害,
●要对英语隐性倾销的策略公开化,让更多人警惕,
●要有文化语言保护与推广的相关立法,
●必要的职能要化明转暗,以暗战对暗战,
●要成立稳定的机构,投入足够的资本并以商业方式运作。
【那么,面对进口商品,一个国家可能拥有的选择有哪些?】
●禁售,不让卖 ●减税 ●加税 ●不管不顾,任其倾销
还记得我们曾经有过自己的海关不由自主,自己国家的税被别国控制,门户洞开的屈辱历史么?
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第6条“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与英国商定。”从此,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对这类问题我们本来应该更加警惕,不让历史重演。
【既然英语本质上是进口商品,作为主权国家我们就理应拥有征税权了】
所有中国的进口商品都得经过海关的查验、征税。而作为隐性进口商品的英语,该由谁来充当海关呢?我找来找去,就只有我国的教育部门了,中国教育部门就是英语商品在我国的唯一的海关。而我们的教育政策就决定了我们对英语这个商品是“禁售”,是被倾销,还是以“适当的税收”拥有合理的掌控权,而对英语商品的税率就是英语高考的权重比例了。这是我们能控制的“英语海关”的开关了,可开,可关,可加大,可减少。
【而现在我国的英语高考权重比例实质上就是零关税,负关税】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现在的高考权重是英语,语文,数学各占150分的权重比例。
而英语也许本来想要更高的权重,但哪怕英语比语文权重高上了1分,变成151分,估计也会引起轩然大波,国人没有人能接受的了。所以将将卡在现在的不多不少和语文一模一样的分值,可以算是零关税了,没得降了。
以前英语高考权重没有那么高,实际上算是“高税率”。现在的“零税率”是后来逐渐才形成的,我们对英语的关税壁垒是越降越低,降到零了,英语与语文权重并列了,不能再低了。加上开始英语教学的学生年龄越来越小,从高中开始,降到初中,又降到小学,甚至现在又有人提出要从幼儿园娃娃抓起的,这种事实上增加我们学生学习英语人数与时间的操作,可以说相当于将“税率”变相降低到了负税率了。再考虑到由于非母语学习的困难导致必须额外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的话,也可以算的上是额外的负关税了,而这份负关税是由国家,学校与学生家庭共同承担的。
给人的感觉就是我们在进口英语商品的关税自主权逐步丧失了。都零关税了,这应该算是倾销了吧?
大家已经应该理解了为什么我说英语高考权重比例就是零关税,负关税,这样我们的“英语海关”就如形同虚设一般了。
【英美两国对我们的中文教育出口商品是怎么对待的呢?】
很简单,他们直接禁售,都没有给你加减关税的机会,他们把我们推广中文的孔子学院打上亲共标签,干脆的禁止运营了。
当然也和我们做事还处于明着干,目标太显眼的阶段有关系。
看看别人,英语的推广全都隐在暗处,有别国的代理人帮忙运营,出问题了,还会有很多买办,精神美国人,英语利益相关者帮着摇旗呐喊。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的操作的确毛躁,还有太多可以学习提高的地方了。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中国出口到英美的汉语商品被禁售,而英美出口到中国的英语商品则是倾销,零关税。
【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谈“英语进口税”】
以前的英国殖民地,是没资格谈“英语收税”的,印度当时要么精神同化,要么肉体消灭,自己二选一。所以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谈“英语进口税”。而有了这种权力,却从来没用过,只见英语权重上升,不见权重下降,只能升不能降,让人担心我们这个主权国家的英语“海关”是不是出事了。
当然,为什么我们不收税的还有一个可能,是英语作为英美两国的核心商品采用的隐性推广政策太隐蔽了。结果一直没人发现这个问题,都不知道它是个进口商品,就没人意识到还应该有个对应的海关,应该有合理的税率。另外,有关人士即使意识到了,看没有人提出来,也会由于各种原因装聋作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为什么是现在要对英语商品征税?】
英语零关税的情况不是今年有的,已经很多年了,为什么是现在要加税呢?
有一个领域叫做政治经济学下的商品贸易,时代变了,国际形势变了,中美关系变了,从几十年的协作互利为主转变成对抗斗争为主了。美国的“全民恨中国宣传”已经进行了多年,我们是在任由对手没有任何阻拦的进行爱美国教育了。
是的,之前我们已经认识到英语身上承载着很多英美两国的战略级衍生产品,导致了学习英语一直就是隐性的“爱美国主义教育”。
而且由于学习英语的时间跨度过长,一个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有10年的时间,到大学毕业,有至少14年的时间,每一年的英语学习与练习提高的过程相当于都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对美国英国,对美国人的好感。特别是对还没成年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成型,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与破坏力更强。
简单举个例子,试想一下,魔都朝晖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课上,当一个曾经陪着父母去美国生活过两年的小明同学展示他的流利的英语对话时,全班30多个小不点瞪大了布灵布灵的崇拜的眼神喊出“哇~~~”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是不是就已经植入了“英语讲的好的人是多么酷”,“遥远的美国好厉害”的念头了?不论对于学霸还是学渣,都只会是这样的结果。而这样的植入,是会在每年每天的英语训练与提升中不断的加强的。
在中美还没交恶的时期,问题还没这么严重,最多多一些“爱美”人士,多一些崇洋媚外的人,多一些买耐克,买苹果手机的人,多一些移民者。我们人多,让他一亿又何妨。
但在中美已经交恶多年的节点,这样的“爱美国主义教育”就有点可怕了。谁知道我国对英语教育巨大的投入会培养出多少未来的精神美国者,未来的“公知”,未来的叛中者,未来的买办,未来的间谍,未来的立场不坚定的决策者呢?
现在反对英语高考权重调整的人,往往也就会是无视中美关系恶化的趋势,一厢情愿地拥护中美继续友好下去的人,因为英语重要性与中美友好息息相关,一脉相承。哪怕是在美国举国上下已经把骂中国当做政治正确的今天。这些人还会要么继续希望中美友好,不搞对抗,要么希望大家千万别把英语与国家民族联系到一起。
当互利原则下英语商品的自由贸易遇到了地缘政治斗争
本来只要是交易,就不会只是一方得益,英美销售成功了英语,获得了他们想得到的软权力,影响力、更多英语衍生品的销售权与资本收益。
我们购买英语商品,也获得了我们希望的好处(这些好处,近来支持英语很重要的网友表达的已经很明白了)。
考试,评职称,找工作,留学,移民,外贸,旅游,这些都是从个人角度学英语的好处。如果自己有什么需要,自己会产生动力,自发去学,这和国家的英语政策没什么关系。国家不要求,你自己需要你还是会学。
从国家角度,专业学外语的可以为我国的培养外交官,记者,翻译人员,外贸人员;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学英语能培养足够多的科研人员、出国留学人员。
这本来应是双赢,但现在变成了“零关税,负关税”的倾销,而且这“关税”已经不能碰,不能提了,这种事实上的无力感,失去了“关税”的自主权,这才有了问题。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的国家利益可能因为这种别国的战略级商品的进口与消费受损时,原来的互利交易就得重新审视了。
商品是有国界的
华为因为是中国产的,直接被美国全世界追着屁股禁售。
tiktok因为是中国的,被美国国会百般刁难。
苹果是美国的,所以我国宣布政府部门不允许使用。
芯片是美国和它的同盟国的,所以对中国禁售。
稀土矿是中国的,所以现在对美国禁售。
各种贸易战,贸易壁垒,各种加税减税都是国家之间政治,经济互相角力的必要手段。这时候,只讲经济不讲政治的自由贸易理论就再也不适用了。
从来就没有哪个商品能够逃脱的了这种地缘政治的影响。美国人这些年的举动给我们上了很好的系列课。那么作为这个国家的战略核心商品的英语,我们怎么能装傻,对它熟视无睹呢?有些人是天真,误以为这仅仅是教育的事,是科学的事,科学无国界嘛,可是英语不行啊,它与国家、民族、话语权,国际影响力的牵扯太深了。
大国竞争从来就是全方位的竞争
大国之间的竞争,从来就是全方位的竞争,争人才,争市场,争资金,争两国各自的人心,争投入时间与效率,争国际形象,争话语权。英语作为对手国的战略商品,对美国获得人才、人心、国际形象、话语权、资金都至关重要。我们总不能眼睁睁在双方的斗争中,任由对手利用英语这样扩大自己的优势吧?
【英语作为教育与商品的跨界结合,讲完了其商品的一面,再多说几句其教育的一面吧】
我们的教育界应该是一直很讨厌当官的对他们指手画脚,外行指导内行的吧,象牙塔的纯洁性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的至高追求。
但放在英语这里就刚好相反了,英语是有国界,有母语国的,不讲政治,只讲学科学术,只讲能力培养,就会出现现在的这种被人倾销英语损害国家利益了还茫然不知的情况。除了英语,其他该讲政治的科目我想还有语文、历史。之前出现过多少次毒教材事件?都是忘了自己的中国根的专家们搞出来的。就算不喜欢讲政治的人,至少可以讲讲爱国吧。
该讲政治时不讲,不该讲政治时乱讲,这就麻烦了。(其实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的,这些学科应该很好区分。)
中国教育部首先是中国的,其次才是教育界的。
关于英语高考权重调整这件事,中国的教育部,也许该讲一讲政治了。
【结论】
英语是英美两国最重要的战略商品。我国对它进口的海关却形同虚设,任其零关税倾销。我们的教育部门作为英语商品的海关,应该适当降低英语高考权重来对其征税。在中美关系恶化的背景下,这事重要且紧急,不应该再拖下去了。
-------------------------
【尾声】
之前提到了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后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1900年,南京条约签订一个甲子后,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的《辛丑条约》涉及到的庚子赔款,又是以我们丧失的更多关税做为担保的。
讽刺的是,这关税,却正是美国开始向中国推行隐性的英语推广、精神殖民的留学生制度的资金来源。
而我们就这样让美国推广英语、文化、价值观了百多年,120年过去了,我们却又得为收回商品海关的关税自主权而努力了。上次是为了鸦片,这次是为了英语。
大家看到这里面好像命运交织一般的感觉了么?
(海关开了->失去关税->税款办学学英语->所学的英语海关又关不上了)
120年过去了,感觉像是一个巨大的轮回。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变了么?又好像没有变。
八国联军进攻紫禁城时,老百姓为他们搬梯子。有人说,这些老百姓是自发的,也有人说,他们是被逼迫的。
我只希望以后我们的中华民族,为异族搬梯者,能少一点,再少一点。
-------------------------
【速读版本】
1、英语是英美最重要的国家级战略出口商品。
2、主权国家对任何进口商品都应该设置海关,针对性的征税。
3、英语这种语言商品的海关就是我们的教育部门,它的税率就是英语高考的权重比例。
4、现有的英语高考权重实质上是零关税,已经形成了倾销。
5、增加对英语的关税就是要适当降低英语高考权重。
6、所以,对英美最重要的出口商品英语,有必要以降低英语高考权重的方式加以征税。
7、中美关系转向成对抗斗争,恢复原状的可能太小了。
8、英语作为美国的战略商品,对美国与中国争夺人才、人心、国际形象、话语权、资金都至关重要。
9、所以,对英语“征税”[降低英语高考权重]不但重要,而且紧急,不可再拖延下去了。
[本文副标题]从应对外国战略商品的进口角度看英语高考权重降低的必要性[第三弹]
-------------------------
【衍生阅读】
感谢您的阅读。
-------------------------
ps: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大家争论英语高考权重调整的季节了,虽然我不知道今年维护英语权重不变的一方怎么经过训练般统一的盯着“不要学英语”这个歪靶子打的起劲,自娱自乐的玩的很开心。但我们且不管别人怎么浑水摸鱼,还是来直指要害吧。我这个新靶子立好了,欢迎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