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国竞争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之争吗?-皇冠球网的网址
——两种制度的前世今生及未来 (自德国杜村的思考 2023.9)
中美大国竞争愈演愈烈,美国视中国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欧盟及德国更将中国直接定为制度性对手。西方担心,万一打平甚至失败,西方制度的优越性及合法性将消失殆尽、其价值观及制度将面临生存危机!
西方制度主要是英美自由资本主义和欧洲有干预的福利资本主义。中国自认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却被西方认为是国家资本主义。既然同属资本主义,为何西方又视中国为制度性对手呢?再者,若是制度之争,各方应凭借自家制度优越性,吊诡的是美国却大量采用制度外的打压手段。难道说,美国对其制度优越性并无必胜信心?或者说,为掩饰其地缘政治和维护霸权之动机,制度之争听起来更加名正言顺?
若是制度之争,何为资本主义,何为社会主义,二者能否相互融合?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吗?此为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资本主义的荣耀与迷茫
本质上,资本主义制度就是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经济制度。它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资本家垄断生产资料,以赢利为目标在市场经济体系下组织物质生产交换及提供服务,并拥有收入分配的绝对统治地位。
早期资本主义思想萌芽诞生于15世纪封建社会内部。当时经济的衰落促发了一些早期资本主义要素,之后历经16-18世纪的重商主义、19世纪的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当今的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是有前提条件的,例如封建制解体、自由雇佣、大机器、工业革命等等,它们互为前提难于单独实现,更难同时得到满足。荷兰最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中国南宋商贸也很发达,但因许多重要前提条件缺失,无法产生资本主义制度。政治上它并非一帆风顺,欧洲封建君主们专门建立了“神圣同盟”,以军事干预方式随时准备扑灭资产阶级革命。历史见证了多次资本阶级革命的流血牺牲,如英国的光荣革命,法国的3次大革命及美国的独立战争。
资本主义的产生源自人类追求改善与富足的本性,顺应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科学启蒙时代的进步浪潮,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为人类创造了巨量财富。据称,当今世界一天的总产值已相当于公元1-1500年生产的全部物质。
生产力提高离不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更重要的则是资本家的内生推动力。早期的资本家不仅是资本管理者,往往同时也是发明家和企业家。企业家的角色尤其重要,他们不仅要独具慧眼发现商机、筹划企业模式、甘冒创业失败风险,还要有排除万难的坚韧和管理企业的能力,如此多角色和高要求在现实中极难同时满足。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 “经济增长的国王”,企业家的本质是不断创新、是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力!
资本主义有两个如影随形的梦魇,即经济危机和分配危机。前者是周期性经济系统失灵,如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金融崩溃等,后者是分配不公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危机。
经济危机先前多表现为物资生产过剩,马克思主义认为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所致。现代社会已发展出应对办法,因生产过剩所致的经济危机不再出现,其它因素引发的危机其烈度和频次也大为降低。其它因素包括金融危机、政治危机、资源危机、灾害疾病等,分布范围广且互相交织,其引发危机的机制难于厘清,至今未见有完整的经济学解释。
对于经济危机时政府干预的必要性,社会曾有如下认知阶段:
1) 早期阶段信奉亚当•斯密,认为自由竞争会自动调节并完善市场,政府干预只会扰乱市场,但却无法解释周期性经济危机。
2) 1929~33大萧条时,凯恩斯指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应通过扩张性政策干预经济以增加有效需求。因罗斯福新政实行扩张性政策并获得成功,凯恩斯主义从此成为世界共识。
3) 1970~80年代的滞涨未得到凯恩斯主义的合理解释,使哈耶克和弗里德曼等新自由主义及货币学派占了上风。他们反对任何政府干预,公共领域也要交由市场主导。这些获得时任里根总统和撒切尔夫人青睐,美英经济最终也奇迹般恢复。
4) 2008次贷危机公认是新自由主义放松监管酿成的恶果,新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论东山再起。因持续施行多年仍未达预期效果,各国被迫放弃持续经济刺激,失去了干预的方向。
凯恩斯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双双失灵,是经济学理论的全面溃败。因市场机制时而失灵使其无法自由放任,但政府如何适度干预又缺乏理论指导,世界各国陷入迷茫之中。
分配危机的根源是分配方式对劳动者不公。在资本主义社会,受贪婪本性驱使的资本家垄断收入分配,分配时会竭力降低劳动者报酬以获取最大资本收入。
早期阶段资本自由野蛮生长,残酷压榨劳工使其无法维持温饱,经济危机更使劳工生存雪上加霜。此况引起严重的社会对立和动荡,维护自身权益的劳工运动此起彼伏,快速遍及欧美。为此,欧洲社会党人上台时会推行各种社会福利保障政策,保守党人为拉拢选票也会支持福利政策,美国在大萧条后也立法引入一系列劳工保护及社会保障措施。如此以来,社会经济矛盾得到了很大缓解,传统意义下的阶级界限变得模糊,早期资本主义的残酷无情似乎绝迹。
即便如此,只要仍是资本主导分配,资本就会竭力攫取最大份额,劳动者收入仍以维持劳动力简单再生产为限。这意味着,在技术进步且生产力大幅提高时,劳动者生活水平虽然较前有较大改善,绝对收入也在提高,但其相对份额反而日益减少,使贫富差距日益加大。长此以往,贫富阶层会固化和极化,即贫者恒贫富者恒富,以及指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这意味着在资本主导的社会,纵使有国家干预,员工收入和福利增长定然低于经济和利润的增长,垄断资本将寻求并创造超额获利的机会加剧财富聚集,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就无可逆转!
据世界不平等数据库,美国在1980-2021年间,前10%高收入群体占全国总收入比值从 34%增至46%,而后50%群体的收入占比反而从20%降至13%。在净财富方面,前10%群体的财富占比从64%增至71%,而后50%群体的占比则从2.2%反降至1.1%。据盖洛普2023年报告,持续加剧的贫富两极分化严重打击了美国民众,使其对制度的信任度从1979年50%持续下降为26%!在德国,高低两个群体2015年收入占比为37%与19%,财富占比为64%与0.5%,即收入分配相对公平,但财富两极分化也不遑多让!这也是欧洲状况的写照。
美国安全事务顾问沙利文今年5月份提出的“新华盛顿共识”,否定了市场经济能够高效配置资源的信条,确认贫富差距拉大对民主制度已造成伤害。近年来全球经济趋于停滞,面对通货膨胀和国债飙升进退失据,一片迷茫失措。为摆脱资本社会的当今困境,西方政治精英们都在反思和寻求皇冠球网的网址的解决方案。
■社会主义的理想与困顿
本质上,社会主义制度就是社会共同利益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经济制度。共同利益为主与人类原始道德相符,契合人类心中理想社会应有的公平正义。
以公平正义为主要诉求的社会主义思想,诞生于托马斯•莫尔1516年著述《乌托邦》时期,与资本主义属于同时代。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徘徊于主观臆想和美好愿望中,在资本主义早期危机不断爆发的催化下,才逐步被打造为一种思想体系。他们确信,一切危机源自人民的贫困和有限的消费,皆为分配不公所致,而资本的分配权源自其对生产资料的垄断。他们的皇冠球网的网址的解决方案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这也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原则。其深层逻辑是,只有全面公有制才能剥夺资本分配权,全部按劳分配,从而实现分配正义并消除贫困。此处有两个问题:靠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手段能实现分配正义吗?为何未涉及生产力提高?
按劳分配的定义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契合人类与生俱来的公正理想,具备正向激励功能。原则上劳动量可基于投入或产出,但投入的体力和智力难以量化,而产出的产品则直观可测,因此计件制应运而生。计件制按劳动数量分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适合便于个人独立完成的产品。现代产品工艺复杂,由流水线多工序依次完成同一产品,只能用计时制。由此,计件制比例持续下降,如苏联1980年降为40%,中国1960年仅5%。计时制属于平均分配,难以顾及劳动能力的个人差异,劳动的多少好坏一个样,缺失多劳多得的分配正义和劳动激励,造成普遍怠工和生产力低下。事实上前苏东国家从未真正实现按劳分配而更多是平均分配,这变相摧毁了社会主义的根基。改革中也未将按劳分配置于首位,私企和国企的利润都是按资分配给私有或国有资本。换言之,按劳分配的公平正义只是人类社会的理想,迄今未有可行的客观计量标准和具体实施方案。
核心原则为何未涉及生产力提高呢?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发展到…很高的程度…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生产力只有在资产阶级手中才达到了这样的发展程度”,“以致社会不再能够消耗掉所生产出来的生活资料”。 保护“资本主义社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和生产力” ,“夺取社会生产和社会分配的领导权,并把它转交给生产者群众——这就是社会主义革命”(马恩文集:自然辩证法/论俄国的社会问题)。如此看来,既然能使物资极大丰富的生产力是先决条件,自然无须再将提高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原则首位。
但历史实践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构想,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的苏东及中国均为不发达国家。为满足“先决条件”,这些国家必须将生产力提高至高度发达水平。谁来推动呢?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资产阶级若不持续对生产工具、生产关系以及全部社会关系进行革命,就无法生存” (马恩文集:共产党宣言)。依此,资本家是推动生产力提高的不二人选。一方面,资本贪婪本性会驱使资本家产生巨大动力,排除万难 “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去谋利,另一方面,资本家在处心积虑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脱胎于半封建及半资本主义社会的苏东及中国有资本家吗?封建社会中,民众无法脱离对贵族的依附,交易市场被分封领地割裂,资本家无法生存发展。半资本主义时期出现的资本家,其生存空间会被公有制的强制政策剥夺殆尽。公有制国家中有杰出者但无独立企业,自然无法再出现具有资本家秉性和能力的人。尽管科技也能提高生产力,但却无法完全替代资本家,一者国家资金有限,科技装备和研究费用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二者研究项目需要资本需求赋以实践意义,以免闭门造车。因此,提高生产力只能由政府负责,但官员的内生动力和能力远逊于资本家,最终导致其生产力也远低于西方。
综上可知:
1) 高度发达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很高,其产能将超出社会总需求,但人类需求会不断膨胀,且永远会产生新需求,提高生产力应属社会主义核心原则。
2) 前社会主义国家创立时生产力低下,之后未能有效提高生产力;公有制加计划经济在理论上有优势,能摆脱生产过剩危机,其僵化恪守反而会拖累生产力使短缺成为常态;加之平均分配导致生产力低下,最终陷入停滞危机。
3) 文革的“走资派”想回归马克思主义、重补生产力这一课,邓小平改革也属于补课,补课期即初级阶段,其经济体制不是社会主义,更类似资本主义。
4) 改革中直接推动生产力提高的是公有和私有资本,生产力的提高需要资本的推动力。
社会主义性质对中国的改革的促进,借重以下三个利器:
1) 沿用至今的国家五年规划,成为制定经济政策和战略性投资规划的抓手,而西方的宏观规划仅具辅助作用。
2) 超强的组织力和执行力,源自强调共同利益的社会主义理念。
3) 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国企,使中国多了一个国家干预之手,可通过国企撬动微观经济,落实宏观规划和国家战略,并有效应对经济危机。
但拥有利器并非万事大吉,类似的经济体制必然会有类似的危机。改革获巨大成就后,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已阻碍经济发展,贫富差距也扩大至美国水平。中国在借鉴西方应对方法,比如次贷危机中用凯恩斯主义刺激经济,几年后转向供给侧改革,曾提出过需求侧改革,目前又在进行以经济转型为目标的结构性改革。西方经济发达后仅致力于维持现状,陷入发展的迷茫之中,中国经济发达后也将陷入类似的迷茫,而摆脱困局的唯一方法,就是从类似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提升至高级阶段,可称“新型社会主义”。
传统社会主义的标志是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新型社会主义却无人诠释,唯有被奉为定义的邓小平1992年讲话,“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ⅲ, p. 373)。综合而言就两条:生产力发达及共同富裕。此定义直击社会主义最原初诉求,即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更发达,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听起来十分贴切合理!但是,这些是普世的政治价值观,存在于世界大多数政党的纲领中,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之父艾哈德70年前著书《人人富裕》就阐述了类似理念。换言之,属于共性而非特有的观念无法作为社会主义专属的标志和定义。但天不绝人,西方政党终年忙于选举,中国已将其化为具体行动计划,若共同富裕真能实现,其模式应可作为新型社会主义的标志乃至定义。同理,西方若能实现,亦可定义为新型资本主义。
对于新型社会主义,笔者不揣作如下推测:
1) 发展生产力:微观层面维持市场经济,以自由竞争维系经济活力及科技动力;国家层面坚持宏观计划,以举国体制发展科技。
2) 混合所有制:公企私企并存,均须服从市场机制;国家对国企可决策指导,对私企仅可政策性引导。
3) 共同富裕:在维持资本活力前提下控制资本获利比例;开征高遗产税以压缩食利阶层、避免阶层固化极化。
总之,苏式社会主义的失败并非社会主义完败,社会主义的核心诉求是公平正义,它在私有制下也有实现可能;若将资本家运营视为劳动,则按资分配并不完全违反分配正义。初级阶段的主旨就是探索实现新型社会主义的方式和途径。
■为何社与资趋于融合,中美却成对手?
挥之不去的经济危机和分配危机,加之社会主义思想的冲击,迫使资本主义进行改革。欧洲普遍推进了较高水平的社会福利和保障政策,大萧条后美国也建立了许多国企,这些是资本主义吸收了社会主义理念,通过扩大福利保障使分配正义部分实现。为使资本主义从根本上摆脱困境,西方精英提出许多改革建议,如美国参议员桑德斯声称要推行社会主义;参议员沃伦提交“负责任的资本主义”法案,大企业要由员工推举40%董事并将相应股票分给员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21达沃斯论坛中宣称,“资本主义模式与开放经济行不通了”,唯有打造一个“更加专注于消除贫富差距的经济社会”;英国已启动发放人月1600英镑基本收入的社会实验。这些改革基本符合社会主义理念,西方的社会福利大多高于中国。
上世纪80年代,前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经济停滞纷纷启动改革,主要是开放私有制及引入市场经济。多数国家在遭遇困阻时全盘转为资本主义,仅中越等少数国家坚持改革。中国私企规模已超公企,成为混合经济。凭借私企的鲶鱼效应和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公企有了竞争力,并培养出一批优秀企业家。改革大幅提高了民众生活水平,相当程度上实现了体面生存的分配正义,但同时也具有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过剩和贫富分化的危机。
从初心和纲领看,资本主义政党想借助资本来提高生产力,利用财富涓滴效应使富人消费投资惠及民众,建成贫富不均但底层生活仍然充裕的社会;原社会主义政党无视生产力发达的前提,专注财富分配的公平正义,目标是共同富裕的公平社会。资本推动生产力靠的是人类基因的逐利本性,动力永在,但资本并无推动涓滴效应的原生动力,致使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反会抑制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提高,除非改革现有体制。社会主义的分配正义有民众基础为动力,但缺乏提高生产力的机制和原生动力,公平分配匮乏物质只会是共同贫困。中国经济改革重塑了资本主义推动生产力的机制,社会主义高执行力使之如虎添翼,但生产力提高却带来贫富差距扩大。中国按现有范式至多能发展成“负责任的资本主义”,唯一出路是推进新型社会主义。
站在更高的视角看,两种制度各有强项和弱点,皆为人类对理想制度的有益探索:资本主义强调自由竞争、个体利益至上、有利于发挥个性和活力,而社会主义强调协同一致、集体利益至上,执行力更强;自由竞争会导致时而失灵和混乱失序,而协同一致会压制个性和创新活力;但竞争可抑制自私懒惰的人性之恶,协同则弘扬相互信任的人性之善,兼而有之就是抑恶扬善。西方接受部分社会主义理念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方向的修正,中国改革则是从公有制社会主义向私有制资本主义的修正。若两种制度可以取长补短、相向而行,最终或可形成人类社会的理想形态。
既然两种制度趋于融合,政党的初心纲领又类似,经济制度当然不是美中之争的焦点。
美中是政治制度和民主价值观之争吗?历史显然将其否定。比如,美国与封建君主制的沙特一直关系密切,曾在两伊战争中大力支持萨达姆,还曾与中国为抗苏而建立准盟友关系。越南具有中国类似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美国最近却将双边关系越级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这些国家在美国眼里都没有民主选举和人权自由,还都是独裁政权,不仅政治制度和价值观不同,其文化、文明、种族都截然不同。美国的争与不争,皆出自本国利益,即使对于具有相同制度的西方盟国,美国为了利益也不惜挑起争端,日、法、欧都曾被美国制裁。
如此就只剩下地缘政治和霸权了。2014年奥巴马在西点军校声称,美国要继续领导世界100年!维护世界领导权是美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和各党派共识。中国羸弱时可为准盟友,体量接近时就成为天然威胁,美国争的就是世界主导权,其它都只是冠冕堂皇的借口!历史上中国在强大时从未称霸,且多次承诺要和平崛起。而美国却认为,国强就有称霸可能,历史和承诺都不可靠,消除称霸的实力才可靠。此逻辑闻之有理,不少学者也劝告中国应设法让美国放心,无外乎放弃高端产业等等。而中国的逻辑是,各国同属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关系要民主化,中国有发展经济并超越美国的权力。这意味着,中美双方陷入无法自拔的战略冲突困境,由时间决出胜负或两败俱伤。
放眼历史长河奔腾向前,美中大国竞争只能算河中偶现的浪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竞争才会左右人类的未来,且其结果不以个别群体的喜好为转移。社与资两者并非天然敌对关系,人类若能摈弃偏见将其最优组合,或许那将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形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