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球网的网址-皇冠电脑版网址

如何理解宏观经济中的“公平”概念-皇冠球网的网址

最近这些年,伴随全球经济形势下滑一起发展的是左翼运动的崛起。在北美、南美、欧洲……不时能看到相关的新闻报道。

在左翼力量活动的地方,人们常常会争论一个问题——什么才是公平?

“公平”确实是一个很难清晰界定的事情。你越是想量化它,分毫不差地计算它,越是会觉得难以确定。因此,这也成了一些反动势力想方设法模糊分配真相,拒绝进行分配调整的借口。

然而,“分配”并不是一个可以主观任意操控的事情。客观规律已经为它定下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矩。因为只有公平公正的分配,经济才能健康运行,社会才能安定团结。反之,经济与社会一定会衰落,混乱,甚至引发暴力。

导致这种因果链条不可移易的强硬现实的是——财富分配决定了“再生产”。 

财富生产三要素是——方法、劳动和资源。 

它们对应着三个阶级——创新者、劳动者和资本家。 

还对应着财富分配的三个依据——创新依据、劳动依据和资本依据。

财富分配采用哪个依据为主要依据,就决定了财富在三个阶级之间如何分配,继而决定了“创新力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资本再生产”的情况。 

这是因为,财富的本质是“能量”。没有能量,万物不存,万事不生。离开能量,就没有财富。

所以,“财富的本质是能量”决定了财富分配的本质就是——能量分配。能量分配自然会影响到“再生产”。无论是创新力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还是资本再生产,一旦失去能量,入不敷出,就无法顺利再生产。这必然会让经济运行不断恶化。 

简单说,经济分为“生产和分配”两部分。生产提供财富,供给分配。而分配调节“再生产”,反过来控制生产。

只要分配错了,“再生产”一定被破坏,继而生产一定瓦解,经济一定崩溃,社会一定动乱,改革甚至革命一定发生。

这种“一定”是由经济和社会的运行基于能量运行,受物理规则制约的现实决定的。如果劳动者的收入少了,他们的消费和生育就会下滑,劳动力再生产就无法顺利完成。因为消费和生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劳动力再生产,就是劳动中支出的能量,要在消费和生育中得到回补并扩大再生产。这是社会现象,更是物理现象。任何人也改变不了。 

正是因为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这个物理过程,所以,经济模式和社会制度的制定必须采取唯物主义的态度和立场。人们应该明白,“能量”就是物质运动和物理计算中的那个能量。能量运行遵循守恒定律。因此,经济与社会运行也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绝不会“种瓜得豆”。一边采取不公平的分配,一边还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平静安宁,这是不可能的。

人类不是天生会劳动的,是正确的方法把人类活动变为劳动,然后在正确方法和劳动的联合作用下,把自然资源加工成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产品,即财富。财富又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消费。另一部分用于投资,去扩大生产,实现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创新者和劳动者是财富生产的主力,资本家不是。没有资本家,创新者和劳动者就能生产财富。因为,自然资源就在那里,不会消失。而没有创新者和劳动者,资本家没法生产财富,除非他自己也承担创新和劳动的任务。

所以,“创新依据”和“劳动依据”是财富分配的主要依据,而“资本依据”不是主要依据。

由此我们可知,公平的分配必然是让“创新力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能够顺利完成,不被损害的分配。同时,公平的分配也要兼顾“资本再生产”。因为,资本作为一种被加工过的自然资源,它能比未加工的自然资源更快地助推生产的扩大和升级。

由于经济活动十分复杂,所以对“公平”的量化分析难以做到时时刻刻都分毫不差。但是,微观上的难度并不能否定在宏观上做到基本公平的可能性。

只要宏观上能做到基本公平,三类“再生产”就可以顺利完成,经济就不会出大问题,社会也不会有颠覆性的灾难。

这种宏观上的公平公正要求“动态调整”。 

具体说就是,由于人类不能创造能量,只能依靠正确的方法把自然界不能使用的能量转化进入人类社会,凝结在各种产品中,成为可使用的能量,即生产财富,所以,“科技创新”是财富生成的源头。

科技创新不但把人类活动变为劳动,还能不断提高生产的效率,扩大新增财富,即增加利润。 

因此,伴随科技创新的起伏,经济增速也会有起伏。 

在科技创新总体活跃的时期,经济增速会不断提高,利润增速也不断扩大。此时,要以“创新依据”为主要分配依据,让创新者获得更多的财富。因为,这能更好地保护和完成“创新力的再生产”。这是公平公正的,有助于经济发展的。

只要创新者收获的财富不大于“新增财富的数量”,就不会损害劳动力再生产和资本再生产。这样一来,经济运行就可以保持稳定。 

一般来说,创新者的收获也不会大于新增财富的数量。与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分享新增财富会利于劳动力再生产和资本再生产的扩大,加速兑现新技术的造富潜力。这对创新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更先进的技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现。

在科技创新进入总体乏力的时期,经济增速就会见顶回落,利润将不断减少。此时,财富生产更加依靠劳动者的劳动来实现,而与科技创新的关系逐渐疏远。这就要求财富分配的主要依据要从“创新依据”慢慢变为“劳动依据”。因为在这个时候,财富生产的数量和劳动力的付出会逐渐接近一比一,即利润消失了。此时,如果还让创新者占据分配优势,像创新活跃时那样多拿财富的话,劳动者的利益就必然受损,造成劳动者入不敷出,得不偿失,即劳动力再生产被破坏,经济自然就不行了。 

所以,在宏观经济中判断公平与否的关注焦点是——“再生产”的状况

宏观经济中,判断是否要调整分配依据的主要标志是——经济增速的趋势变化。增速不断上升,还是不断下滑。 

趋势是增速不断上升的,分配需偏向“创新”;趋势是增速不断下滑的,分配需偏向“劳动”。 

无论趋势如何,偏向创新还是劳动,财富分配都要与“资本依据”做好协调。在不损害创新力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前提下,满足资本所有者对投资回报的需求,以便维护好“资本再生产”。

如果科技没倒退,自然资源也可以供给,生产力水平没下降,也没有发生人类控制不了的自然灾害等情况,而经济却越来越不好了,那么很大可能就是分配出问题了。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正越来越严重。 

 

根据经济增速的宏观趋势调整财富分配的规则和方案,改变主要分配依据,需要灵活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

具体说就是——需要灵活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因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了财富分配的状况。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僵化死板的,财富分配也必然是僵化死板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灵活可变的,财富分配依据才能是灵活可变的。

因此,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公有为基础,兼容私营经济,是最好的。它比纯粹的公有制经济,纯粹的私有制经济,或者以私有制为基础,兼容国营经济的经济模式都要好。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目前最具潜力的社会制度。

他有两个明显的优点: 

1、兼容公营和私营经济。这比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和单一的私有制经济更灵活,更有利于分配依据的调整。 

2、以“公有”为基础,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通过“股份化”等方式较轻松地转变为私营的市场经济。因为它增加了私人财富,所以受到的阻力小。若以“私有”为基础,在需要转变经济模式和分配依据的时候,私有制会不愿意放弃“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的错误分配规则,因为私有财富减少了。这将极大地阻碍分配制度的改革,使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失去灵活性。因此,“以公有制为基础兼容私营经济”比“以私有制为基础兼容公营经济”要更灵活,更能适配经济阶段的变化。 

总体来说,由于创新受“灵感”制约,而灵感是人类控制不了的,所以经济运行出现周期性变化,即利润增速的变化,也是人类控制不了的。

这就让经济表现为“增速上升”和“增速下滑”两个阶段的交替变换。 

这个交替变换就形成“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不仅提示利润的变化情况,趋势的逆转,还提示了财富生产主力军的变化。即创新者和劳动者对财富生产贡献大小的交替变化。

这种贡献大小的交替变化,要求财富分配的主要依据也随之变化。

财富分配依据的变化,要求经济模式,乃至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也随之变化。 

因为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决定了财富分配的依据和规则。

所以,经济要想健康运行,财富分配要实现公平公正,从宏观经济层面看,就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要跟随经济阶段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经济模式要跟随创新的总体情况,跟随经济增速和利润增长的变化趋势而变化。

在创新总体活跃,经济增速不断上升,利润持续扩大的时期,要以市场经济为主,分配要以创新为主要依据。 

在创新总体乏力,经济增速不断下滑,利润持续减少的时期,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分配要以劳动为主要依据。

这样,就能在动态调整中,保持分配的基本公平,让经济能够稳定运行。 

如果不这样做,不顾经济阶段的变化,始终坚持一种经济模式不变化,让一种分配依据长期占据优势也不变化,则公平公正一定无法维持。分配一时正确,一时错误,周期性地伤害三类“再生产”,最后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也就是说,“经济周期”是无法避免的。这是人类无法控制灵感的结果。但是,“周期性经济危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为,灵感的增减,经济周期的变化,只是“利润增速”的变化,财富“增量”的变化,不会导致财富“总量”的下降。

财富总量的下降,经济危机的爆发,完全是人为错误导致的。当主要分配依据没有跟随经济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后,三类“再生产”必然被扭曲,最后损害生产,引爆经济危机。 

所以说,经济周期不能避免,而周期性经济危机完全可以避免。

总之,经济要想健康运行,避免周期性经济危机,就必须维护公平公正。而要想实现公平公正,主要分配依据就要根据经济阶段的变化而变化。要实现这种变化,经济模式就必须是混合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兼容私营经济的,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想良好运行,比其他经济模式更长久地保持健康的经济状态,就必须有能力让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轮流主导经济,顺应好,适配好不同的经济阶段,把三个分配依据协调好,组合好。即,实事求是,灵活包容,公平公正。

参考文章:

《从“扩大消费”谈经济模式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变革的历史洪流》

​《为什么必须反对“劳动价值论”》

 2024.03.13

【附加内容】

在贫富分化的时代,人们有很多关于分配的争论。极端言论层出不穷,这非常不好。 

极端思想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片面强调一种分配依据,认识不到协调三种分配依据的重要性。

极左派一般会否定将“资本”作为分配依据,普遍不太重视“资本再生产”的重要性。因为极左大多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 

极右派一般会坚定地将“资本”作为主要分配依据,绝不允许改变。谁要改变“资本依据”的优势地位,极右派就会给谁扣上“仇富”的帽子。本来人们并不是仇富,只是反对错误的分配依据,但是顽固的资产阶级极右派硬是用“仇富”这顶大帽子把更多人刺激成了“极左”,让他们去否定资产阶级存在的必要性,直至否定其人身安全。

所以,极左和极右表面上不同,各自坚持自己的分配依据,但实际上是一丘之貉。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僵化死板,坚持搞非此即彼的二选一。

他们不明白实事求是,灵活包容,公平公正的重要性。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公平”,不知道财富生产三要素是什么,不知道“再生产”有哪些,该如何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后不知道判断公平与否的宏观标志和标准是什么。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