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球网的网址-皇冠电脑版网址

直博的泛滥,导致很多真正合适的人才无法找到合适的导师,甚至无法读博-皇冠球网的网址

【本文来自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徒留璺辙不留声
  • 硕士生三年时间一年在上课,一年刚刚科研入门,一年就忙着毕业了,时间限制会导致用心搞科研、思考创新的机会大大削弱。真正科研水平强的恰恰是直博生里能够坚持下来的,中间有三四年连续的沉下心的时间。

    你说的双向选择就该是本来博士后这个阶段做的,之前是因为国内博后在后续学校招聘或者申请基金时没有优势,待遇又不咋的,博后一年十二十万工资还要从本来就不多的科研经费里掏,才人少。现在国内博士后的待遇和机遇在增加,完全没必要整取消直博这种烂活。

    高校基础学科评价体系之所以很依赖论文,是因为现在国内企业路径依赖,与基础学科的学术交流为0,导致学校里的基础学术成果只有论文一个出口。这个还要数年甚至数十年地推进校企融合。

时间确实会影响科研,但是任何科研的前提是有合适的人才,是人才被适配到了自己适合的、喜欢的、热爱的方向。本科生科研经历更少,直博招生,本科生和博导怎么双向选择?看本科成绩单吗?

恰恰相反,直博的泛滥导致很多真正合适的人才无法找到合适的导师甚至无法读博,很多好的导师无法找到合适的博士生。直博的存在可能导致的现象:

1)因为现在很多好的大学直博几乎占了大部分名额,而直博生几乎来自于拔尖本科学校,这导致高考但凡失手几乎就彻底无缘读顶尖实验室博士了。只会进一步增加高考的内卷。

2)为了争取直博名额,迫使想从事科学研究的本科生学会为了排名和绩点,本科基础知识不好好学,去搞论文,甚至可能搞各种小动作。

直博对什么人最有利?

1)有硬伤的实验室、导师。因为有了硕士研究的经历的学生对学术圈更熟悉、更了解,更懂得如何避开潜在有坑的实验室。

2)功利读博的学生。因为本科直博,拼学分绩点,加分项,搞功利式加分的空间远比硕士生凭借成果申请来得大。

现在直博满天飞。我看有不少硕士生通过硕士 研究发现自己有科研兴趣和潜力,想要读博,但是因为学校大量扩大直博招生名额,缩减普博招生名额,很难找导师。也有不少经过硕士研究想要换一个研究方向的学生因此难以找到导师。还有很多本科生,学习很好,直博直接找到了和自己严重不搭的导师。经过硕士的学习,你会对科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自己想要什么方向,想要宽松一点的导师还是push一点的导师?认识会更深刻。

至于评价体系,当然要看论文。现在有学术博士和工程博士的区别。如果学术博士的评价也以企业工程需求为依据,那所有研究都必须就地转化吗? 像基础数学这样的方向直接砍掉了?校企融合是一个问题,钱学森之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肯定有拔尖科学家的苗子,但问题是怎么把他选出来。

那种在我看来最适合做学术研究的人,绝不为了排名去做某些投机取巧的事情,也不讨好导员。不感兴趣的就不费心死命学,感兴趣的就深入研究。这样的人能获得直博资格吗?如果有一天我们大部分博士都是这样的人,那我想我们做出引领人类的科学成果就不远了。但如果有一天我们大部分博士都是靠打听往年考题刷绩点,各种比赛专利讨好辅导员多手段刷加分获得博士入学资格的人,那我是乐观不起来。我认为人员构成就是学术很关键的一部分,而且尖端学术就是开创性的,开创性又非常深入的领域除了小同行互相评价怎么搞?校企融合是学术的全部,那只是工程研究。中国这么大,像佩雷尔曼这样的人才绝对是有的,但是怎样让他们在筛选里活下来,让他们获得博士入学资格?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