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现在内容行业的内卷,内容创作者怎么做才能更好的生存?-皇冠球网的网址

其实内卷的又何止是内容行业,现在整个经济大环境都不好,所有行业所有门类都在内卷,别说内容行业这种互联网产业的下游业务了,就算是互联网行业的上游,那些平台大厂,不也是三天两头向社会输送人才?压根就没有哪一个行业真正意义上不内卷的。

发展是最好的维稳,有增量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忙着争抢发展红利,增量一消失,进入存量竞争时代,饼就那么大,你多吃一口我就得少吃一口,于是槽中无食猪拱猪,内卷一下子加剧了。

之所以出现很多知识类大v不更新的局面,根子上在于做知识类内容的成本太大,收益太小,效费比不成比例,还容易陷入定向坍塌的局面。

知识类内容你得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翻看文献,然后还得反复比较校对,有些知识领域对于同一个问题存在好几种不同的观点,你还得多方甄别之后再下判断,不能拘泥于单纯的考据搬运,得自己分析,评估,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用自己的文字处理能力把这些信息转化为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输出的内容。

有些信息还不是互联网上就能找到的,而是深埋于故纸堆中,或者只能在实践中去积累,对阅历还有一定的要求,这就要求你要么在相关领域耕耘已久,要么具备足够触类旁通的能力,然后靠着自己的积累或摸索,去翻箱倒柜,寻章摘句,把那些深埋在故纸堆中,或者只能在实践中获取的有效信息提取出来,然后转化为内容。

经过这么一通千辛万苦,费尽移山心力的折腾后,才能获得一篇有效的知识类内容,但是收获往往是不成比例的,很多时候你费劲千辛万苦挖掘出来的内容,往往观看者寥寥无几,收获的有效反馈更是少之又少,长期做此类内容,很容易让人产生自我怀疑,因为投入和付出实在是不成正比。

然后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来,就是知识类内容的创作者非常容易陷入定向坍塌的情况。

所谓定向坍塌,意思是说当你长期做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类内容时,你的主要观众渐渐就会被筛选出来,你创作的内容就只会吸引对某一特定领域感兴趣的观众,这样一来,你的观众的增量就会消失。

而随着你对相关领域耕耘的越来越深,你的观众也会越来越少,因为单一领域的知识了解的越深入,其内容就越具体,越细分,越抽象,受众范围就越狭隘,毕竟精深而硬核的专业知识天然就不适合大多数人,比如天文学,很多人只是想要仰望星空,体查天体之美,但是如果你太过深入的和他讲天体物理学的数学结构,反而会让人退避三舍,变成你一个人自说自话,自己感动的泪流满面,其他人看着你一脸茫然,你已有的观众会渐渐萎缩,看的人越来越少,观众的存量就会消失。

这种越深耕,越专业,反而受众越少,趣味性越小的情况就叫定向坍塌,做内容创作不同于做科研,科研是钻的越深,回报越高,因为科研的回报并不来源于受众人数的多寡,只取决于知识本身的质量。

而内容创作的回报与之不同,它往往只取决于受众人数的多寡,你钻的深,只是提高了知识的质量,但是知识的质量本身是无法直接转化为受众规模的,甚至由于定向坍塌的原因,越是高质量的知识,受众面反而越小,也就是说你钻的越深,回报也越差,付出和投入不成比例,甚至成反比。

很多知识类的大v往往会陷入越深耕特定领域,获得的有效反馈和观众数量越少,也就是越努力越没有回报,然后为了获得更多回报而加大努力的恶性循环中,长此以往谁也承受不住,谁也不愿意在没有未来没有前途的努力中虚耗时间精力,正反馈一点没有,负反馈越积越多,所以才有越来越多的人坚持不下去,选择了放弃,于是出现了知识类大v大面积停更的局面。

此类大v要想破局,要想摆脱这种越努力越没有回报的恶性循环,最佳的方法是找一个比较稳定且受众用户规模足够大的平台,一开始就吸收尽可能多的观众,把存量尽可能做大,为自己后续在具体细分领域的深耕提供足够的缓冲,另一方面,平台的用户基数足够大,也可以给你提供足够广阔的蓝海,为增量的出现打下基础。

再就是必须从机制设计上能够很好的应对定向坍塌问题。

定向坍塌问题的实质,是知识的质量无法同步传导到内容创作者的回报上,甚至会出现知识的质量越高,受众面越小,回报越少的局面,也就是深耕知识的力度和回报不成比,甚至成反比。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让知识的质量和回报呈正相关,形成知识质量越高,回报越多的局面,从而在机制上鼓励创作者提高知识质量。

目前来看,能在国内同时做到既有足够庞大的用户基数,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形成高质量的知识,同时还能把知识的质量与正反馈相挂钩的平台,实际上数量并不多,知乎是一个,这也是我长期坚持在知乎上搞创作的原因,部分网文小说平台也算一个,毕竟要有足够的订阅量你起码得有活,当年的天涯也是一个,可惜没了,徒留一声长叹。

还有一个经常被忽略的平台是百家号

百家号以往经常被认为是低质量内容和粗糙抄袭的集散地,但这种情况这些年实际上大有改观,一方面是经过多次整顿之后,百家号的内容质量和信息密度大有提升,一些低质量的内容逐步被清退,另一方面是百家号的很多用户其实源自以往的贴吧大神。

贴吧这个平台有个很有意思的特点是,在很多以往以某一领域较为专业著称的论坛,往往后期会被各种灌水和插科打诨所充斥,渐渐沦为一个大杂烩论坛,而只有贴吧,尤其是部分较为专一,较为细分领域的贴吧,居然能够在插科打诨,大杂烩之余,还能保持相当程度上的专业性,内容质量相当高。

比如在有些具体技术类的贴吧,贴吧佬是真的会跟你有理有据的讲具体技术细节,讲实操流程,甚至会给你图示,就像是手把手现场指导一样,我第一次学着自己装显卡,自己装系统就是跟着贴吧老哥的图示一步一步走的,可操作性非常强,这种高质量的内容创作在一些较为专业的论坛都不多见,而贴吧就是很神奇的能够在大范围插科打诨和大杂烩的同时,还始终有人坚持进行这种高质量的创作,甚至很多人插科打诨和高质量创作能够同时进行,互不冲突,这是贴吧的一个颇为奇妙之处。

这种大杂烩的特点让百家号成为了一个对文字内容创作者来说相当宜居的平台,因为大杂烩本身就意味着生态系统比较驳杂,内容结构比较多元化,创作环境较为宽松,不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不会让内容创作者为了抢一点微薄的流量而陷入低水平重复劳动的局面。

除了创作环境比较好外,还有一点是容易拔尖,百家号可能是目前最大的流量蓝海了,首先是百度的用户基数大,百度的各个平台和入口,包括app,文库,地图,网盘,白口,贴吧等,综合下来每天有超过10亿次以上的搜索和消费需求,如此巨大的用户基数和流量规模,不要说在国内,在全世界都是排的上号的,而相比较如此巨大的流量规模,在百家号进行稳定长期创作的内容作者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如此一座流量富矿却少有人去深入挖掘,可见其增长潜力是深不可测的,在其中形成稳定长期的目标用户群体,形成广大的受众基本盘,难度要比其他那些早已经跑马圈地,被瓜分殆尽的平台低的太多。

其次是容易拔尖,百度是做搜索引擎起家,所以百家号的推流机制和分发技术比较成熟先进,推流机制和搜索引擎互相配合,可以精准识别用户需求,准确推送内容,定向分发,你的作品很容易就能找到切合需求的目标用户群体,或者说,原本导致高质量内容无法面向尽可能多的用户的最大阻碍——信息污染问题,通过百度独家的推流和分发机制得到了最大限度解决,高质量内容其实不是没有人看,而是潜在受众以碎片化的方式分散于不同的平台中,而百家号可以做到将这些潜在受众集中起来,并针对他们的需求的反馈,把你的高质量内容对他们进行定向推流,从而最大限度扩大高质量内容的受众规模,彻底避免了以往在其它内容创作平台中,努力得不到回报,投入和收获不成比例乃至成反比的问题。

这样创作者可以不用把精力浪费在为自己创作的内容寻找受众上,而是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高质量内容的创作中,把精力都用在提升内容质量上,从机制根源上解决了内容创作者知识质量越高,受众越少的问这样创作者可以不用把精力浪费在为自己创作的内容寻找受众上,而是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高质量内容的创作中,把精力都用在提升内容质量上,从机制根源上解决了内容创作者知识质量越高,受众越少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全民上网的互联网大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和总人口规模几乎持平,互联网在中老年人和少年儿童群体中的普及度非常之高,根据百度的调查,30岁以上的人群对泛知识类内容的消费能力非常强,而这一群体也恰恰是高质量互联网内容的最佳受众群体,他们愿意为知识付费,也愿意长期消费高质量的创作内容,而百家号,百度和百度公开课是深受他们青睐的互联网内容消费平台,因此,高质量的创作者在这些平台进行创作,可以最大限度的与消费能力强,支付意愿强的群体进行对接,知识付费和内容变现较为容易,百家号是一个对高质量内容创作者极为友好的平台。

最近百度的百家号就是在用公开课的形式,把高质量内容创作者的知识质量和先进的推流投放机制进行捆绑,把内容品质和收益挂钩,从而让广大内容创作者知道,只有高质量的内容,高品质的信息,专业化的态度,对细分领域的深耕,才能在百度上容易形成大爆款,才最容易在百家号和百家号的公开课上赚钱,百度创作者多元变现业务负责人丁钊直接说,恰饭不丢人,可以算是对创作者内容变现最友好的平台了。

有些文史时事类创作者,入驻平台半年不到就实现了月入五位数的高额收益,诸如包明这类从军34的老兵,很容易就能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和阅历积累,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创作,轻易制造出军事领域百万级别的爆款,成为平台的优质创作者。

还有比如璐哥看透彻这类财经领域的优质创作者,也是通过深厚的财经领域实践经历,长期深耕财经领域的专业内容,很快就成为了高质量的优秀创作者,其2020年开始在百度发文,迄今创作了750篇以上内容,达到了超过2亿以上的播放量,流量规模极其可观,这都是鲜明的例子。

现在很多以往以内容为王的互联网平台,经过这些年的互联网发展热潮和从业者对增量红利的严重消耗,基本上已经到了流量红海阶段,跑马圈地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是存量争夺的时代,诸如抖音之类的短视频平台,早年堪称造富机器,那时候很多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在本行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增加,或者业务开展难度越来越大的时候,都会考虑走一走去搞短视频或者直播这条路,但是现在很多企业都不去那些传统平台硬卷了,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流量盘子已经被分食殆尽,后面再入局,机会已经错过,窗口期也已结束,就算耗费大量资源投入其中,产出也不尽如人意,事半功半,实在是没有太大意义。

如百家号一类的创作环境宽松的,对创作者较为友好的,变现更容易的内容创作平台的集中出现,是中国互联网从业者,特别是内容创作者之福。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

"));
"));
网站地图